二十世纪后林黛玉形象研究
二十世纪后林黛玉形象研究1前言 八十年代初,距离改革开放的时间还很短,整个社会还没有完全脱离左倾思想的影响,文学观念和形式还受着很多束缚,尚处在痛苦的蜕变之中。《红楼梦》研究也不例外。与七
二十世纪后林黛玉形象研究 1前言 八十年代初,距离改革开放的时间还很短,整个社会还没有完全脱 离左倾思想的影响,文学观念和形式还受着很多束缚,尚处在痛苦的蜕变之 中。《红楼梦》研究也不例外。与七十年代相比,这一时期发表的红学文章数 量上相当可观,从本质而言,其思维仍不脱社会政治学的范畴,主要在于揭露 四人帮等人借助《红楼梦》搞阴谋文艺,单独就《红楼梦》思想内容而作阐发 的成果很少。 2八十年代林黛玉研究 八十年代初的林黛玉形象阐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历经三十 余年的政治阐释思维习惯还残留在人们的头脑之中,固化的研究方法还不可能 短时间内完全开化,许多研究者在阐释林黛玉形象时,仍然视她为一个封建叛 逆者。如张锦池先生的《论林黛玉性格及其爱情悲剧》认为:林黛玉的思想性 格,既有尊重自我、敏感、尖刻、孤高、脆弱的一面,又有尊重别人、笃实、 宽厚、谦和、坚强的一面。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林黛玉思想性格的这 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那就意味着二者之间有其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 什么呢?从人生哲学上说.就是黛玉的谁尊重她、她就尊重谁的处世原则,这种 处世原则包含着近代平等观念的萌芽。从政治思想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叛逆 本阶级给青年一代所指定的人生道路。从婚姻观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婚姻必 须以爱情为前提,而爱情又必须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这三者,也就形成 了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 他还探讨了宝黛爱情的性质和社会意义。张锦池在文章中虽然探讨 了林黛玉的思想性格,但还是没有撇开谈论政治思想等内容,从其研究思维和 方法中仍可窥见他上个时代的思想痕迹。过去谈论林黛玉的反封建礼教和叛逆 性的时候,往往将其与贾宝玉并论,林楠在《论黛玉的觉醒和宝玉的蛰眠》一 文中,将林黛玉拔到了贾宝玉的上面,他认为叛逆路上,林黛玉找到正确的出 路。而贾宝玉只是一个可以觉醒,正处在觉醒边缘的形象。 他的阐释,虽然有新意,但从根本上看,是回到了之前时代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