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古诗词重难点篇目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课题课题: 《声声慢·寻寻觅觅》 教案 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2.理解
课题 课题: 《声声慢·寻寻觅觅》 教案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1.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 知识与技 情及其表现手法。 学 能 2.理解这首词巧妙运用叠字、铺叙和借助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习 目 过程与方 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标 法 情感态度 把握《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离乱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与价值观 重点 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难点 教学过程 【导语】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晚年佳作《声声慢》,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知识链接】 1题解 . 声声慢,词牌名。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北宋双调,九十 (南宋词人) 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古人多用入声,今依新韵,可无及此论。词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 愁苦忧思题材。() 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胜胜慢》。 慢:唐宋杂曲的一种体制。它本指调长拍缓、节奏纡徐舒缓的乐曲,是“慢曲子”的简称;而慢词 则是以慢曲子填写的歌词。调名本意即以慢曲的形式歌咏声声美好的乐曲。 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