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提 要:西汉道义观的形成,一在于董仲舒从天人关系上对天道和人道运行的本质要求进行凝练,形成了政治道义观。二在于司马迁从历史经验上对历史运行秩序的重构,使“义”成为观察历史秩

1 24 第页共页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提要:西汉道义观的形成,一在于董仲舒从天人关系上对天道 和人道运行的本质要求进行凝练,形成了政治道义观。二在于司马迁 从历史经验上对历史运行秩序的重构,使“义”成为观察历史秩序的 参照,从而形成了历史道义观。三在于盐铁辩论从行政理念的角度对 西汉制度进行讨论,使得参与讨论的御史、大夫们意识到国家必须承 担起社会道义,才能长治久安,初步讨论了国家道义观。 关键词:政治道义观;历史道义观;国家道义观 周秦时期,“道义”一词逐渐用来描述社会共识的至高规范。《周 礼・天官》中“宫正”一职,有“会其什伍而教之道义”之事,1《管 子・法禁》言“圣王之身,治世之时,德行必有所是,道义必有所明”, 2《司马法・严位》言战之道有“等道义、立卒伍、定行列、正纵横、 察名实”诸事,3《荀子・修身》更言“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 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等,4皆强调道义为行政之本,可惜仅提 及而未进行深入讨论。至秦汉时期,道义观的辨析不断深入,义政论 逐步从学说讨论变为意识形态的建构。在这其中,董仲舒解释《公羊 春秋》时所确立的政治道义观、司马迁在此基础上以历史经验所形成 历史道义观、盐铁辩论中不断明确的国家道义观,深化了此前学者对

腾讯文库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