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诊断进展医学论文
乳癌诊断进展_医学论文 【关键词】乳腺肿瘤诊断综述 乳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且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上海市统计结果显示,乳癌发病率已从1972年的17/10万上升至19
乳癌诊断进展_医学论文 【关键词】乳腺肿瘤诊断综述 乳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且发病率呈直线上 升趋势。上海市统计结果显示,乳癌发病率已从1972年的17/10万上升至1993 年的37/10万;北京地区乳癌已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在美国乳癌占 女性死亡原因的第2位。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提高乳癌生存率、降低其病 死率的关键。本文对乳癌的诊断问题作一综述。 1乳房自我检查 乳房自我检查是早期发现乳房疾病的最好方法。最佳检查时间为月经后第7~ 14天。乳房“视觉”检查法:将双手用力插在腰部,身体前倾,观察乳房形 状,乳头、乳晕变化;注意乳房、乳头是否对称,有无隆起、凹陷和桔皮样改 变。乳房“触摸”检查法:身体向左侧斜卧,屈膝,右手置于前额,在右肩下 垫一只枕头,用左手示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扪按右侧乳房,切忌抓捏;从 腋窝到乳头以及从锁骨起到胸罩下缘检查乳房外侧;转为仰卧,弯曲右肘部, 手臂放在头的一侧,用左手检查右侧乳房的内侧;然后检查锁骨上部及锁骨下 部;最后检查腋窝。如发现包块,应注意其位置、数目、大小、质地。 2触诊 20世纪60年代,由于缺乏先进的诊断手段,临床医生只能通过病史及查体来 诊断乳癌。在这个过程中,触诊发挥着重要作用。50多年来,虽然许多先进的 诊断手段相继问世,但我们仍然将触诊列为检查乳腺疾病的首选方法。所不同 的是触诊的范围及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触诊,范围仅仅是乳房本 身,也只能是对乳房包块进行直接感受。现代触诊的作用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 替代的。触诊的主要内容包括包块、皮肤、乳头及同侧腋下淋巴结等几方面,着 重强调包块表面及皮下粘连的触诊检查[1]。 3红外热像图检查 1929年CUTLER首次将透照法用于妇女乳腺疾病的诊断。20世纪50年代 RLAWSON观察到乳癌局部皮肤温度有升高现象,60年代WILLIAMS用辐射温器电 堆测定57例乳癌,有54例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经过不断改进,现已发展为电脑 近红外线扫描影像诊断技术,对乳癌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国外报道类似检查的 阳性符合率在50%~94%之间。该类检查是依据人体辐射红外线设计的数据分析 的全新医学影像技术,它简便、客观、无损伤、不接触人体,在不破坏客观热环 境的基础上测定病变局部的温度变化。有学者认为,热像图能分辨直径为1mm 的小乳癌,也有人认为直径3~6mm才能辨认,但多数认为癌肿直径1cm以上热像 图诊断率很高[2]。现在许多国家把热像图技术作为普查乳癌的首选方法,多数 研究认为患侧与对应侧最高温差、双乳头温差、双乳晕温差平均≥1.0℃,其中 有一项符合即有恶性倾向。热像图对早期乳癌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 乳癌诊断手段。 4超声检查 WILD等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进行乳腺疾病的诊断,后来经不断改进, 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现普遍认为,超声显像最方便,并且诊断结果准 确可靠[3]。80年代超声检查乳腺采用塑料袋灌装水囊和水槽式扫描,发展到今 天,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CDU)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 普勒超声(PDU)等技术的临床应用,以高清晰度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特征、检查 无创、快捷、重复性强、鉴别囊实性病变准确率高达96%~100%的独特优势被 公认。随着高水平超声软件的不断开发,对直径1cm以上乳癌的检出和定性已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