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之道之申论考试的焦点问题五:杂文VS申论

申论考试之道之申论考试的焦点问题五:杂文VS申论 很多人把申论文章当成杂文评论来写,想当然地认为,申论就是语言犀利、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杂文性议论文。似乎观点越尖锐、辞藻越华丽、语言越整齐越能吸引阅卷

申论考试之道之申论考试的焦点问题五:杂文VS申论 很多人把申论文章当成杂文评论来写,想当然地认为,申论就是语言犀利、引经据典、旁 征博引的杂文性议论文。似乎观点越尖锐、辞藻越华丽、语言越整齐越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 球,得高分的可能性就越大。实际上,对申论的这种理解是非常错误的,有很大的危害。也 有很多人把《南方周末》的评论作为范文来进行模仿,殊不知,申论有申论的规则,不同于 申论有它特定的一种 小说、新闻、杂文、诗歌,并不一定文字上的“好”“妙”就是高分。 内涵和特定的角度。这种内涵就是政府执政文化,这个角度就是政府的立场和角度。 申论的本意就是“申而论之”。“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 论说、论证。申论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诸论的特点。它不是那种凭主观好恶选材、尽情张扬 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要求准确把握住一定的客观事实,作出必要的说明、申述,然后在此 基础上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它的功能,与社会交际中广泛使用的议论文或 杂文完全不同。按照我的理解,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 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策论主要是要求考生论证某 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在这方面与策 现代申论“在申不在论”,重点是就案例和材料提出的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 论是一致的。 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把问题阐述清楚,并且提出解 决办法 。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考生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 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 申论的写作,要注意 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避免杂文性议论文重“议”轻“申”的因素,突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在答 题时写出过激的观点,提出不切实际的举措。 另外,辞藻华丽、语言犀利、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杂文性议论文也超出了一般人的能 力范围。150分钟的考试时间,用于进行申论写作的时间不会超过40分钟,一般人要想在这 么短的时间里写出一篇大气的议论文绝非易事。这可以从文艺学中“两种语言”的理论得到 解释。我们通常认为每个人都有两种语言,第一语言是在内心描述直观感受的语言,第二语 言是向外表达感受的语言。第一种语言每个人都有,但是第二种语言却和人的天赋有关,是 作家和艺术家等人的专利,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写一篇气势磅礴的议论文对一般人来说 是不可能的。另外,杂文性的议论文也很容易写得华而不实、轻薄无物、言辞激烈,有违申 论沉稳、厚重的风格。还有,撰写杂文性的议论文不容易控制好议论的限度,容易让人感觉 考生是一个思想偏激、满腹牢骚的人,从而影响考试成绩。试对比以下两个样本: 样本一:由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怒江‘怒’了!”针对前段时间全国对怒江水电开发问题展开的激烈讨论,某报纸媒 体用了这样的标题。其实,我们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就会发现,“怒”的又何止是怒江呢?

腾讯文库申论考试之道之申论考试的焦点问题五:杂文VS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