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王村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王村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龙城”还是“卢城”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
1.《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3分)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王村中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 A.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B.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C.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D.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龙城”还是“卢城” 2. 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分) ②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 A.“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C.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③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B.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 ④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 要。 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统称为“龙 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 城” 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 D.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 参考答案: 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 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1.C(C项是张际的观点,而《唐诗选》依据的是王安石和阎若琚的观点。) ⑤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 2.A(A项是考证而没有象征意义。) 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3.B(A项原文是“乃合用卫青、李广事”,并非加到李广身上;D项“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 ⑥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 说明有一个城市叫龙城;C项匈奴叫龙城的原因不是“因其地点并不固定”,强加因果。) 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 2. 现代文 (共9分,每小题3分) “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 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 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 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 力。 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 ②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 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 ⑦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了 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 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