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阐述乡村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展
阐述乡村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展 摘要: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在带来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对乡村生态环 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各方必须共同努力,关键是要保护和建设好农村生态环境, 减少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及协调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乡村旅游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现已成 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测算, 2008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8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73亿元, 农民直接就业达到495万人,间接就业、季节性就业达到1,840万人。然而, 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村生态环境正经历着前 所未有的嬗变。为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已成为乡村旅游乃至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乡村旅游及农村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是立足于农村,利用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农耕文化、农家生活、 民俗民风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 体验、教育、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它的生命线是乡村性,表 现为乡村性的建筑、服饰、食品、田野、果园、环境等自然物质方面和乡村的民 俗传统、乡风乡貌、语言文化、制度规范等精神文化方面,也即原生态的或乡村 性的生态环境,包括乡村性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性人文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背景和时代使命,一是城市化、工业化快速 推进,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也是 城市居民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而渴望远离喧嚣的都市、回归淳朴的自然, 由此形成了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动力;二是农村谋求脱贫致富,缩小城乡差别, 由此构成了乡村旅游强大的供给动力。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多种模式,根据《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 要》(2009~2015年)(征求意见稿),我国乡村旅游将“形成领域宽广、规模 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大格局”,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实现 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三大目标。由此可见,我国乡村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