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发展状况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苏联经济发展状况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苏联作为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开创了一条完全 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生存方式,带来了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并给包 括资本主义在内的整个世界
苏联经济发展状况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苏联作为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开创了一条完全 不 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生存方式,带来了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并给包 括资 本主义在内的整个世界体系带來深刻的革命性影响。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 指出 的: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 造性地提 "20 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领导十刀革命取得 成功,建立 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 跃。”“苏联模式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 民夺取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发挥了主要作用。但由于不尊重经济规律等,随着时间 推移,其弊端益暴 FI 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这是 对列宁、斯大林领导的 [1](P2122) ・ 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科学的评价。 有些舆论借苏联建立后经济社会建设上存在的众多问题,进而试图完全否定 社 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消解社会主义对人类的根本价值,这是完全错误的。只要 我们 客观分析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便不难看到:虽然苏联在各个发展阶段 存在某 些机制和政策失误,但事实证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取得了巨 大成就, 总体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的快速良好发展。后来逐步形成的苏联模式, “也在特定的 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发 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意 义。 [1](P21) 一、如何评价苏联“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 苏俄 社会主义革命刚刚胜利,西方十四国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武装干涉的方法, 力图阻断 苏维埃俄国的发展。而此时新牛的苏维埃俄国尚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为了集中有 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障前线的需要,苏维埃政权从年夏 至年春实 19181921 行了一系列的非常措施和政策,主要包括余粮收集制、工业企业 国有化、工业企业 垂直集中管理等措施,并以实物配给制替代自由贸易, 这一系列政策 (P286-287) ⑵ 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不可否认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外国武装干涉和战时的国内紧急政策,使 人 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但因此对战吋共产主义进行指责是不成立的。 对于 这一段历史,我们要有全面深刻的分析。首先,不要认为苏维埃俄国建立初就犯 Z 了错误。这是因为,国内战争期间,经济和生活处于极度艰难的处境之中, 苏维埃政 权迫不得已实施了余粮收集制,进而实施实物配给制,以满足前线物资 需求 C 其次,我们要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尽管战吋的条件艰苦,但在完成 了 土地改革和工业企业国有化改革后,工人和农民真正感觉是为自己劳动而不是 被迫 劳动,基于“共同体思维”来组织战时经济激发了人民劳动的热情,其中包 括劳动人 民自发进行的义务劳动。劳动人民在青黄不接、粮食状况普遍恶化的条 件下,忍饥 挨饿、不要报酬进行义务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牛产率。正是依靠苏 联无产阶级的 自觉性、思想性、坚定性和忘我精神,才使得战争在如此 恶劣的条件下取 [3](P476) 得了胜利。这是基于个人私利或单个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來组织 经济的资本主义国 家所无法想象的。 由于战争的紧张局势和劳动人民空前的劳动热情,苏维埃政权在国内战争后 期 犯了错误,认为时机己经成熟,决定以“赤卫队进攻”的方式“肓接过渡到共 产主义 的生产和分配”。然而,战时共产主义超出了农民和工人的接受 能力,苏 [4](P574) 维埃政权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部分工人、士兵和农民在和平时期对 于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不满,使得列宁意识到了及时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迫切 性,他承认这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