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 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 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 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 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 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 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 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 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 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望。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 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 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 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 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 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 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 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

腾讯文库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