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程委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程委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君子文化不仅是儒教文化之精华,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②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程委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 2020-2021 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君子文化不仅是儒教文化之精华,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②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 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 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 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③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在孔子自己看来,他在“智”“仁” “勇”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智”,未达无惑;“仁”,未达无忧;“勇”,未达无 惧。这些自我评判表明,孔子是从“智”“仁”“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 君子标准的。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 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认知”“情感”“意志”。按孔子的 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情感上达到“仁”,意志上达到 “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④自子贡提出“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和“人皆可以 为尧舜”的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实际上都是指本于 人性自觉采取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的人。对于儒家来说,将自己对他人的爱转化为成 人成己的道德实践,这是君子的人生境界;而当这种道德实践从日常生活领域转入国家政 治生活领域,成为治国者“化成天下”的“人文”实践时,它就不只是君子的人生境界, 也是圣人的治理境界了。也就是说,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屏障, 它们在本质上是同一的,都是成人成己的道德实践,只是其“成人”的外延有大小之别 ——在圣人境界中,“成人”的外延扩展至全天下,其“成人”是“成天下之人”,然其 实质还是为了使包括自己在内的天下之人都脱离动物界而以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或者说使 天下之人都摆脱野蛮状态而进至文明境界。 ⑤要之,孔子之后,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其差 异只是由于具体实踐条件不同所造成的现象性差异或形式上的区别——圣人境界是特定实 践条件下由君子的“为仁”转化而来的“为圣”——“以礼义之文,化成天下”的“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