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玉林第十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榆林市玉林第十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2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苏东坡与黄州去年夏天刚我去过黄州,印象还很深刻。记得去那儿之前,武汉的一
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陕西省榆林市玉林第十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节选自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有删改)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17.文中画线的“伟大与渺小”分别指什么?(4分) 1. (21分) 18.作者为什么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19.作者最后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请 苏东坡与黄州 联系我们学过的《赤壁赋》说说这场对话的主要内容。(6分) 去年夏天刚我去过黄州,印象还很深刻。记得去那儿之前,武汉的一些朋友纷纷来劝 20.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苏东坡的经历一定能给你许多人生的启示。请结合本文内容和生活实 阻,理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并不是在那里打的,苏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现在我们再跑去认 际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思考。(6分) 真凭吊,说得好听一点是将错就错,说得难听一点是错上加错,天那么热,路那么远,何苦 参考答案: 呢? 17.“伟大”指长江的气势浩荡;(2分)“渺小”指在巨大的长江面前,人显得十分渺小。 我知道多数历史学家不相信那里是真的打赤壁之战的地方,他们大多说是在嘉鱼县打 (2分) 的。但最近几年,湖北省的几位中青年历史学家持相反意见,认为苏东坡怀古没怀错地方, 黄州赤壁正是当时大战的主战场。对于这个争论我一直兴致勃勃地关心着,不管争论前景如 18.“苏东坡成全了黄州”,是因为苏东坡发现了黄州的美,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深厚的 何,黄州我还是想去看看的,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苏东 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让黄州成为名扬天下的名胜古迹,提高了黄州的美学等级;(3分) 坡的情怀。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好像王尔德说过,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 “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是因为苏东坡进入黄州以后,人生历程和人生观有了一个巨大的变 谓对错。 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2分) 于是我还是去了。 19.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云烟,终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2分)做为 个体的生命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是短暂而渺小的;(2分)世间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 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 面,也有不变的一面。(2分) 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 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 20.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必一致。观点明确1分,能结合本文有关内容来谈3分,能 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 结合生活实际来谈2分。语言表述不清要酌情扣分。 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 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略 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 易砚,也称奚砚、易水古砚,相传始于战国,成于唐代。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 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 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天赋的石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砚林中独树一帜。 易砚产生于河北易县。易县古称易州,位于太行山与燕山山脉交汇处。易砚和同出于易州的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 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 易墨颇有渊源。宋晁贯之《墨经》载:“凡古人用墨,多自制造,故匠氏不显。唐之匠氏,唯闻祖 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 敏。”祖敏,唐代制墨家,号济上,易州人。唐宋以来,历代制墨匠人多出自易州。相传,是继承了 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 祖敏的制墨技术的奚超父子,在易水津水峪取易水研墨时,发现此地石质密实,色黑紫,夹斑纹,细 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 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腻似玉,于是采回雕刻成砚,人称“奚砚”。 易砚石料最初采于南易水南岸百林寺。这些砚石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 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 水成岩,石料上往往点缀着黄、白、绿等颜色的斑点、纹理,甚至暗紫、碧绿等不同色彩的页状叠 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