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宏伟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东莞市宏伟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担负
社会对促进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具有一 广东省东莞市宏伟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定的启发作用,值得传承与借鉴。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节选自《谈儒家担当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A. 根据词典,“担当”的基本意思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包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在此基 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担 础上产生的优患意识。 负、承当”。其基本意思都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由此而来 B. “担当”这个词的出现远远晚于有关“担当”的思想意识,前者出现在宋代,而后者在先秦时期 的忧患意识。检索《四库全书》,“担当”这个词直到宋代才出现,但有关“担当”意识在先秦时期 就表达得比较充分。 就有较为充分的表达。 C. 按照儒家的观点,“担当”意识的有无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为君子的重要依据,缺乏“担当”意 先秦时期儒家担当观开始形成,这一时期敬重君子人格,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载非常多,而 识的人肯定不配称君子。 君子必须具有担当意识。《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那 D. 虽然在文献中程颢、程颐最早使用“担当”这个词,但朱熹却是使用得最多,在其《朱子语类》 样保持生生不息的强健气势,顽强奋斗,永不停止。《易传》还引孔子的话说,“是故君子安而不忘 《晦庵集》中多次使用。 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论语》中也有关于担当的思想,如曾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则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乐以天 A. 儒家担当观形成于先秦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敬重君子人格,这一点,从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 下,忧以天下”的思想。屈原《离骚》中有“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这些都表达 载中可以看出。 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己肩负责任的清醒认识。也正是在这种担 B.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以及对自己肩负责任的清醒认识,这些都属于儒家 当观的影响下,出现了《吕氏春秋》所描写的“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 担当观的内涵。 死如归”的现象。典型的例子,如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时,李膺“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后汉 C. 宋代建立后,随着理学的兴起,儒家担当观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涌现出—批具有强烈担当意 书·李膺传》,陈蕃、范滂也“有澄清天下之志”,后都慷慨赴难。 识的理学大师。 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风气败坏,士大夫的担当意识有所弱化。宋代建 D. 儒家担当观是古代社会的产物,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在今天仍有一定的价值,因而值得 立后,为了改变这种社会及政治上之颓风,倡导、重视气节,理学兴起,儒家担当观也进一步充实、 我们传承与借鉴。 完善。理学大师们都有很强烈的担当意识。如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学,为万世开太平”;程颢、程颐重视忠孝节义的气节观。文献中较早使用“担当”这个词的,是程 A. 正是在儒家担当观的影响下,历史上多次出现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现象,东汉末年的李膺、陈 颢、程颐弟子整理的《二程遗书》。其中“担当”的意思就是“承担,并负责任”。朱熹使用“担 蕃、范滂等都是典型例子。 当”最为频繁,《朱子语类》《晦庵集》中多次出现“担当”一词。从文献看,南宋时期“担当”一 B. 在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士大夫的担当意识肯定会有所弱化。五代十国时期的历 词不仅理学大师们接受、使用,一般士人、大臣也广泛使用。如名臣李纲在信中就提到:“万一急 史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缺,虽无指挥,亦须担当。”文天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 C. 到了南宋,“担当”一词已为一般士人和大臣广泛使用,如李纲在信中、文天祥在奏折中都曾提 惟其才耳。”元明时期“担当”的使用更为普遍。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勇于担当,不畏 及,元明时使用则更为普遍。 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陈继儒更以“担当”为视角对人进行观察、评判,说“大事难 D. 明朝末年,不少士大夫具有担当意识,如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顾宪成、高攀龙,以“担当”为 事看担当。”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船山也呼吁“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 观察、评判人才视角的陈继儒。 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责乎?”总体来说,宋代以来,尤其是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以来,担 参考答案: 当精神不仅为君子、士人所接受,也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1. D2. A3. B 儒家担当观因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深沉的忧患意识、倡行君子人格、勇于奉献,在漫长的封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