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 1.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 1.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商品经济开展受到限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答案】C 考点:汉代儒学。此题考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 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没有形成一种专制力量钳制思想,出现了百家 争鸣的局面。随着秦汉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用思想上的 统一稳固政治上的统一,因此出现“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局面,表达了君主专制确实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符合题意。一定时 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开展的开展的客观反映。A项错误, B与提议无关,秦时已完成统一,无法说明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排除D项。 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 爱。〞以下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用礼乐来标准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 一统需要 C.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D.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 所有的人

腾讯文库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