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学设计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L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 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学目标 L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 本史 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 民族 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J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课时 1 [课型]新授课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郑和下西洋。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 的 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教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学 软件, 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 空间紧 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1) 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内容及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 2) 一讲授新课: 3) 一、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 东海 14051433 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教师应充分 利用《郑 和下西洋路线》计算机课件等,明确地讲解出“西洋”的历史范围。 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教师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讲明郑和第一■次航海的经过, 和 七次远航到达的「地区,随后,师生共同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 二、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称它们为倭寇; 1 、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2 “封侯非我慧,但愿海波平” 这是戚继光的话,大意是:作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平定倭寇 (1) 主要事迹是:年在台州抗倭(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戚家军 抗 (2)1561 倭形势》挂图(或投影、计算机课件等),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 朝中 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倭形势》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 危害之 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 海的骚扰造 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 争,以及更好 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三、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了我国的澳门,欧洲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 1553 巩固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联系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对明 朝 4) 对外关系的走势加以分析。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