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教案1 新人教版
隆中对章节(课题)名 称隆中对学时1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熟悉课文,疏通文意,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过程方法了解文章结构
隆中对 章节(课题) 总课 隆中对 学时 1 名称 时 1、熟悉课文,疏通文意,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 知识 事件。 技能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文章结构严谨、主次分明的说理方法;学会用正面 三维目标 过程 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抓住“诸葛亮 方法 对策要点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三个问题,揣摩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 人时诸葛亮在青年时代就有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 观 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早日成才,谱写青春华章。 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师表》和《三国演义》中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写,九年级 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水平,因此对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 可适当加宽加深。对于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并进行简单拓 展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 思考。因此,可推荐学习网站,拓宽学习空间。通过初中五册教材的学习,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词,已具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在 学生特征分析 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了人物传记这种文体,但九年级课文文言文课 文较长,若以“句句串讲,字字落实”的模式来学习,则显得高耗低效,效 果不明显。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或查找工具书解决阅读,了解大意即可。 对于学生因认知水平的不同,记忆程度不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阅读理解的疑问,教师可发动学生通过分组学习置疑、答疑,交流等形式 解决这些问题。 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要旨及战略方针。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在三国历史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 教学札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过程 图 记 一.导入新课: 一、情景导入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 激发学 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 生兴趣 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 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 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 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 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 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一千多年来,诸葛亮的故事一直为 人们所津津乐道,如草船借箭、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