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县库宗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 县库宗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高华平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体形式的影响,主要表
“歌、诗、词、曲原是民间之物”,只是后变成了正统文学的一部分,变成僵尸而走向衰亡了。 2022 年湖南省衡阳市县库宗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佛教文献的输入,一方面无疑给这些快枯萎的生命注入了生机;另一方面又在中西(天竺)文化的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碰撞和交融中迸发出新生命的胚芽,形成了很多新的品种。文学随佛教的传播,得以重回民间, 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并重新赢得了广大的受众。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受佛经文献影响而产生的新文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A.永明体是在注重汉字声律的理论基础之上产生的追求文字平仄交替、低昂互节效果的新诗体。 高华平 B.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是由佛教经典文本形式演化而产生的一种以故事情节取胜的叙事文学体裁。 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体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佛经文本的文体形式及传播方式,影响了中 C.变文是中国佛教文士模拟佛教经典而新创造的一种用散文讲、用韵文唱的俗文体。 国古代文体的存在形态并促成新文体的产生。汉传的佛经文献主要由梵文写成,因此中土的佛教 D.戏曲是由韵散兼行形式的佛经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是由印度传入的。 徒接受佛经,首先就要面对梵文。梵文为拼音文字,古印度人创立了一种关于梵文拼写规则的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论叫“声明论”。这种“声明论”传入中国以后,即被汉地文人摹拟于佛经的转读,并因此发明 A.汉地文人将传入中国的古代印度的“声明论”摹拟于佛经的转读,并因此发明了“四声”。 了“四声”。陈寅恪指出,正由于佛经传译使印度“声明论”在中土传播,文人们“于是创四声 B.中古时代起,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宣传经义或世俗故事以吸引信众的新文体、俗文体,这些文 之说,并撰作声谱,借转读佛经之声调,应用于中国之美化文”,而这种注重汉字声律的理论应 体大多具有模拟佛经文体的性质。 用于中国的诗歌创作,便使中国诗歌固有的通过节奏、韵步求和谐的路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以 C.赞颂、传记受佛教经典文本形式影响,变成有一定传奇色彩的“游记”“旅行记”。 追求文字平仄交替、低昂互节效果的新诗体——“近体诗”或“格律诗”——史书一般称此为 D.偈颂是由佛经中的“应颂”或“重颂”变化而,其形式类似于中国诗歌,却深深烙下印度的印 “永明体”。“永明体”的出现,是中国诗歌体裁发生的一次根本的变化,它彻底改变了中国古 记。 代文体原有的发展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此外,在佛教经典文本形式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也由先秦两汉记“街谈巷语”的“谈 A.“永明体”的出现改变了中国诗歌固有的通过节奏、韵步求和谐的路径,使中国诗歌体裁发生 丛”,变成为一种以故事情节取胜的叙事文学体裁。赞颂、传记体裁,前者转变成了韵散兼行的 根本变化。 形式,后者则变成了具有一定传奇色彩的“游记”或“旅行记”。 B.文章引用陈寅恪、郑振铎、鲁迅的言论说明中国古代文体形式受佛教文献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当然,最能反映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体发生影响的,是从中古时代起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具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有模拟佛经文体性质的、宣传经义或世俗故事以吸引信众的新文体、俗文体,重要的如变文、俗 C.佛教文献为中国古代文学贡献出了大量的“俗文体”,对中国古代文体形式方面的这种影响极 赞、偈颂、戏曲等。例如“变文”是“讲唱”的。讲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变文 大地推进了中国古代俗文学的发展。 的,绝对不能在本土的文籍里找到。我们知道,印度的文籍,很早便已使用到韵文散文合组的文 D.佛教文献的输入引发了中西(天竺)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迸发出新生命的胚芽,形成了很多新的 体……大约曾经竭力的讲经的时候,模拟这种新的文体,以吸引听众的注意”(郑振铎),因此, 品种,使文学重回民间,赢得广大的受众。 完全可以说“变文”是佛教经典文体引起中国佛教文士的模拟而新创造的一种俗文体。再如俗 参考答案: 赞、偈颂。前者已由原先“褒贬兼施”或“义兼褒贬”(《文心雕龙?颂赞》)的文体,变成了敦煌 文书中的《南宗赞》《太子入山修道赞》和《大藏经》中的《转经道行愿往净土法事赞》《往生 礼赞偈》等歌唱偈赞;后者则由佛经中的“应颂”或“重颂”变化而,是类似于中国诗歌的印度 品种。而戏曲,更明显是佛经韵散兼行形式的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形式:“完全是由印度传入 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佛教文献对中国古代文体形式方面的这种影响既给中国古代文学贡献出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大量的“俗文体”,也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古代俗文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学,正如鲁迅所说, 人是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人有着对短暂生命的觉悟,意识到生不由己,死的必然,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