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1  读书就像品茶,看着干枯的茶叶,在开水的浸泡中翻转沉浮,最终舒展开来,茶香四溢。轻轻地端起水杯,抿一小口,入口微苦,细细品味,却回味无穷。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1 读书就像品茶,看着干枯的茶叶,在开水的浸泡中翻转沉浮,最终舒展开来,茶香四溢。 轻轻地端起水杯,抿一小口,入口微苦,细细品味,却回味无穷。 身为一介文人的余秋雨先生或许已厌烦世间繁华,所以他踏上了这趟“文化苦旅”。在 他褪色的青衫里,历史的神秘感更加浓厚了。 随着余秋雨先生的足迹,我踏过了风景秀丽的江南、冰天雪地的北国、大漠孤烟的西北、 异域浓情的西南,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领略了那鲜为人知的历史沧桑…… 来到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看到那惊为天人的 壁画,很难想象那是经过了多少个王朝的共同守护。其中唐朝的壁画最为最经典,情景也最 为欢乐。在历史长河中,唐朝永远是那颗璀璨的明珠,到了明清时期的莫高窟,已没有太多 东西能让人记住,这是文化的辉煌与寂寞。陈寅恪先生曾说过:“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 史也”,敦煌文物的流失,是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代表和缩影。那些不懂得珍惜文化的人终 究会遭到别人的唾弃,但文化却也在这无声的寂寞中消失了,只剩些许断壁残垣。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仍有余温。“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 流传至今,走到阳关后,看到当年文化的巅峰变成眼前的荒凉: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 峰如浪。阳关终成废墟!这时,“劝”的不再是“君”,是淡忘中华文化的人;“尽”的不再 是“一杯酒”,是对中华文化的爱与怜悯;“无”的不再是“故人”,而是这千年的文明!看 透了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结果巅峰只是一块刚能立足的狭地,居高临下的高度到头来只构 成自我嘲讽。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万众瞩目,可真正得到后却发现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余秋 雨先生似乎很早就明白这一点,因此他脱离世俗的生活,开启了自己的旅程。《文化苦旅》 联通了虚幻与现实,古代与现代,情感与文字,在千年的叹息中讲述文化故事。就这样,我 跟随他的文笔一路走过,一路收获。

腾讯文库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