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水稻立枯病是育秧期间威胁较大的主要病害之一,多由不良环境诱致土壤中致病真菌寄生所致,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旱育秧和抛秧,严重的造成秧苗不足,延误农时以致影响水稻产量。所以做好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是育秧期间威胁较大的主要病害之一,多由不良环境诱致土壤 中致病真菌寄生所致,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旱育秧和抛秧,严重的 造成秧苗不足,延误农时以致影响水稻产量。所以做好水稻立枯病防治工作, 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壮苗,是实现水稻丰产丰收的保证。 一、病原 稻苗立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有半知菌亚门瘤座菌 目镰孢属的(尖孢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木贼镰孢菌)、(茄腐镰孢 菌)、(串珠镰孢菌)及无孢目、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等,还有鞭毛菌 亚门霜霉目腐霉菌属的、(腐霉菌)等真菌。 镰孢属病菌菌丝体,呈白色或淡红色,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类型。大 型分生孢子镰刀状,弯曲或稍直,无色,多为3~ 5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椭 圆形或卵圆形,无色,单胞或有1个隔膜。 立枯丝核菌只产生菌丝和菌核。菌丝幼嫩时无色,成锐角分枝,分枝 处缢缩,有隔膜;老熟菌丝淡褐色,隔膜增多。细胞中部膨大,分枝成直角。 菌核形状不规则,褐色,直径 1、3毫米。 二、病因 水稻立枯病从病因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真菌性立枯病,二是生理 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 1.真菌性立枯病是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 毒不彻底,使种子或床土带菌,加之幼苗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减弱,病菌乘虚 而人,导致发病。 2.生理性立枯病也称青枯病,是由于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 不当,使幼苗茎叶徒长,根系发育不良,通风炼苗后水分生理失调,根系吸水 满足不了叶片蒸腾需水的要求,使叶片严重失水,所造成的生理病害。多发生 在地势低洼、盐碱、地下水位高、土壤冷凉、播种量大、通风炼苗晚、高温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