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语文教学中“合作与竞争”学习方式的建立与评价
引入“合作与竞争”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楚雄市大过口乡民族中学:李正学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与竞争”的教学机制,是有效激发山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引入“合作与竞争”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楚雄市大过口乡民族中学:李正学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与竞争”的教学机制,是有效激发山区少数民族初中学生 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教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要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和现代社会对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合作与竞争 学习方式 教学机制 一、 问题的提出。 通过本课题组前期工作的调查、了解和研究,我们一致认为本地区学生因个人、家庭、 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学习的积极性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我们力图通过各方面的研究, 从个人的角度、家庭的角度、学校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综合剖析培养山区少数民族学习积极 性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通过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力求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 习方式,是教学活动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即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最 大限度地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合作 与竞争”学习方式的建立、操作与评价的问题,就成为了自己当前进行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 二、问题探因及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我国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但它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 不能充分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可行性的尝试就是通过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来打破这种局面, 特别是应该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建立科学而有效的 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促进、评价机制,来弥补班级授课制存在的不足和空白。 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 越来越取决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水平。“合作与竞争”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关注。一个人要有所创造、有所发 明,除了个人要努力钻研和具备开拓精神之外,还要有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和与他人合 作处世的能力及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具备了现代社会人才所应有的 基本素养。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场所,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学生走出校 门能否适应现代社会频繁的交往和激烈的竞争。这就需要从学生时代就具备一定的自信能力、 交际能力及竞争合作意识。《语文课程标准》努力倡导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因此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变学生不会竞争、不善于和他人通力合作的局面, 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相结合,旨在有效减少自己的劳动强度的同时, 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农村 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 三、制定计划。 1、研究的目的。 试图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学习 方式,用实践诠释和验证《课程标准》关于合作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 性,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2、研究的基本方法。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