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探索知识产权制度异化

探索知识产权制度异化摘要:目前,在知识产权的运用中出现了许多滥用现象,整个知识产权制度不再注重维持权利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而是表现为权利人日益将其权利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知识产权制度出现了异化。异

探索知识产权制度异化 摘要:目前,在知识产权的运用中出现了许多滥用现象,整个知识产权制度不再 注重维持权利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而是表现为权利人日益将其权利凌驾于 公共利益之上,知识产权制度出现了异化。异化的原因有多种,最根本的是发达 国家对利益的追逐。针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异化,必须从知识产权制度本身进行改 革,才能使知识产权制度回归。 关键词:知识产权;制度;异化 知识产权法通过赋予和保护知识产权,期望实现激励知识创新、增进社会利 益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但在知识产权的运用和实践中,权利的本质有时却发 生了变化,衍生出与权利保护目的相矛盾的力量。整个知识产权制度不再注重维 持权利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而是表现为权利人日益将其权利凌驾于公共利 益之上,知识产权制度出现了异化。面对于此,许多学者著文论说知识产权滥用, 仅仅谈滥用的行为,很少有人从知识产权制度发展本身寻找原因。我们应立足制 度,重新思考知识产权制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知识产权异化的界定 异化(alienation)是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马克思指出,决定异化外部现象 的木质异化,即异化劳动或劳动异化。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 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 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 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 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 畸形发展。徐崇温先生认为,“异化”(alienation)之意为脱离、疏远、转让、 对立。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它用来说明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关系:即主体活动的结 果创造出的客体,离开主体而独立,又和主体相对立而且主要是对立,就是主体 的异化。 知识产权异化,指知识产权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产权化中产生了自己的 负面影响,这种负面背离了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初衷,日益成为与自己相对的东 西。“知识产权异化”使用者少,仅有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袁真富教授在“知 1

腾讯文库精编探索知识产权制度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