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品读经典 感悟形象习得方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缅怀革命烈士”中的一篇红色教材,也是一篇回忆录。通过革命先驱李大钊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品读经典感悟形象习得方法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缅怀革命 ”1943 烈士中的一篇红色教材,也是一篇回忆录。通过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 年在父亲被害十六年后回忆其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与敌人坚决斗争的情景及被 害后一家人的悲痛之情,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 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敬仰与深切怀念。本文在多套教材中已延用了几 十年,是一篇经典之作,文本中的许多语言文字含蓄耐嚼,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鲜 明,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 人物的方法来表现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设计理念】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在六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对学生提 出了明确的水平要求:能准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确定文章的叙述顺序,继续领悟文 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通过品读重点内容,把握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鉴于上述认识,结合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以《评价标准》 “” 为纲领,紧扣单元主题,立足文本特点,力求凸显品读经典,感悟形象,习得方法的 教学理念:教师着力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领学生把阅读重点聚焦于这篇经典之作中直接描写李大钊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 的重点语句,品读过程极力倡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交流碰撞、朗读升华等 多元学习方式感悟李大钊的光辉革命形象,习得前后照应、直接描写人物和对比描写不 同人物等写作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且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 1“ 、学习生字词,正确读写书籍、抽屉、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 ” 匪徒、窝窝头、舅老爷、绞刑等词语。 2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李大钊对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 无畏革命形象。 3 、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学习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 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李大钊对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学习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 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腾讯文库《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