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指瑕
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指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以探究内容为核心,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突出整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自学能力。但根据我们的考察,部分注释似仍存在
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指瑕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以探究内容为核心,引导学 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突出整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自学能 力。但根据我们的考察,部分注释似仍存在可商榷之处,下面以高一语文教材 中的一些释义和注音为例进行分析。 一、向使 《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句,教材注释将“向使”解释为 “以前假使”。此说值得商榷。 “向使”的“向”并不是“以前”的意思,它和“使”一样,都是 “假使”义。例如: (1)《论语》云:“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向非妇人,待 嫁奚为?”(《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二引唐高彦休《唐阙史·俳优人》) (2)诚臣计划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 输官,得请骸骨。(《史记·陈丞相世家》) 上面两个例子中的“向”和“使”都是“假使”义,表示假设关系。 因此,“向使”是由“向”和“使”同义复合构成的词。例如: (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 强大之名也。(《史记·李斯列传》) (4)向使司氏决快所欲,未必能复田。(《南村辍耕录》) “令”和“若”也有“假如”义,同样可以和“向”同义连用。因 此,“向令”和“向若”也有“假如”义。例如: (5)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史记·伍子胥列传》) (6)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唐皇甫曾《遇风雨作》) 二、摽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