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学情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取舍《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依据学情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取舍《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本文发表于《语言文字报》第1010期,有删改,发表时题目改为《洗尽铅华,依学定教》。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貌似简单,实际上要想达到深刻的理

依据学情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取舍《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本文发表于《语言文字报》第1010期,有删改,发表时题目改 为《洗尽铅华,依学定教》。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貌似简单,实际上要想达到深刻的理解, 并非易事。这篇文章要求背诵,学生居然了背了几节早读课还没有背 熟练。学生反映,总是记住了上句,忘记了下句,对文章的内容和脉 络理解得都不是清晰,特别是第三、段,在背诵方面难度太大。这个 现象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刻又去调查了另一个班的学生,反馈 回来的信息也是如此,文章不理解,脉络不清晰,即使是看了翻译, 也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王荣生教授曾经说:“一篇课文的教学内 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以下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 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也就是 说,老师要教的,是学生不喜欢的地方、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 生读不好的地方。”于是,在粗略地了解了学情的基础上,我对教学 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 首先,原计划先介绍背景和作者,特别是作者,我专门到《世说 新语》中查找了关于王羲之的记录,例如东床快婿的典故、假寐的典 故等等。这些资料并非完全没有用处,至少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 趣。但对一节时间有限的语文课来说,这些内容显得枝蔓,没有针对 性。因为学生的难点在读不懂文章,而不是学习兴趣的问题。即使安 排了这个环节,学生依然读不懂,因为这些资料对理解文章并没有直 接的帮助。 其次,对于文章的前两段来讲,学生在理解方面并不存在问题,

腾讯文库依据学情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取舍《兰亭集序》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