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赤壁赋》导学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赤壁赋》导学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学习本文清新流畅、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2.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以及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超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语文《赤壁赋》导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学习本文清新流畅、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2.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以及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学习重点 体会文章的感情变化以及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苏轼的宇宙观以及文中所传达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对于苏轼,我们已经不陌生,他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人 有悲欢离合, ”以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脍炙人口。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 居士,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开词中 豪放一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被贬官,先后到杭州, 密州等地任职。1079年,御使李定等摘其讽谕诗中的诗句,诬陷他以诗诽谤朝廷,被捕下 狱(乌台诗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已经两年。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两次乘舟游赤 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后《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 深远的影响。 二、解读文本 (一)听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字词的读音 属( )客 窈窕( )少( )焉 牛斗( )冯( )虚御风 扣舷( )桂棹( )溯( )流 沟壑( )嫠( )妇 愀( )然 相缪( )舳舻( )酾( )酒 横槊( ) 江渚( )扁( )舟 匏( )樽 蜉蝣( )瞬( )间 宝藏( )肴核( )学籍( )枕藉( ) 2.一 词多 义 歌扣舷而歌之。 歌曰。 倚歌而和之。 望七月既望。 隆回 一中 课时 计划 纸 高一语文杨能荣 科目 教师 班次 年月 日编号: 望美人兮天一方。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