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赤壁赋—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16.1赤壁赋一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前导学重难点:一、文体知识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 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
16.12022-2023 赤壁赋一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重难点: 一、文体知识 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 采、 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 景,借景抒 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 向赋的过渡,叫 “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 益向骈文方向发展, 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 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 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年。“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次著名 的 1082 莫须有之狱。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成为当时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 上的领 袖。但是,苏轼在政治上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予以揭露和 讽刺,引起 了王安石一派许多官员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罪证, 用牵强附会的手 法指控苏轼怀有谋反之心。苏轼被逮捕下狱,受尽严刑拷打,差点被 判处死刑。最后,因 为皇帝的怜悯,苏轼免了死罪,贬到黄州,以团练副使安置,不 得签署文书。苏轼住在黄 州东坡,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黄州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苏 轼消沉下去,他以一种超然乐 观、旷达洒脱的胸怀和气度,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 自得其乐,在“江上之清风”、“山 间之明月”中享受着“造物者之无尽藏”。这份 超然乐观、旷达洒脱,源自儒道佛三种文 化在苏轼心中的碰撞和杂糅所获得的超越。 三、作者介绍 苏轼(公元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 洵、弟 1037——1101 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中了进士 后,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 被以“诽谤新法 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激烈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