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活动点拨 1.教材第74页活动(1)从岩层形态上看,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将乙地岩层复原,可知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2)乙地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地;甲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活动点拨 1.教材第74页活动 (1)从岩层形态上看,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将乙地岩层复原,可知岩层向上拱 起,为背斜。 (2)乙地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地;甲地为向斜,槽部受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 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积存,便于施工。 2.教材第75页活动 断块山岩体断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有泉水出露;沿断层线常发育 为河谷;等等。 3.教材第76页活动 (1)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从 表4.2分析,山地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综合分析来看,在山 区修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2)①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 字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 公路避开沼泽地。 ②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公路在选址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 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