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1、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此派诗作的内容大多是馆阁生涯的吟咏,以咏物、咏史、拟古为主要题材,是当时盛世雍容堂皇气象的
1、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 钱惟演。此派诗作的内容大多是馆阁生涯的吟咏,以咏物、咏史、拟古为主要题材,是当时盛世雍容堂皇气象的点缀, 虽也有托古讽今之作,但多数作品贫弱苍白,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此派诗人师承李商隐,却缺乏李诗 的深思挚情,追求用典精巧,属对精工,词采藻丽,音节谐婉。西昆体以华丽典雅的作风取代了白体、晚唐体的冲淡 和瘦硬,使宋初以来的诗风发生了显著变化而风靡一时,同时它的雕琢浮艳与模仿痕迹过重,也受到一些抨击。 2、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效法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由于宋人常把二人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称为“晚 唐体”。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意向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纤小、 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晚唐体诗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学贾、姚苦吟一路的九僧,喜好锤炼字句,大多以 精炼的五律写幽情僻景,无论题材、风格皆狭小细碎;一类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诗人,在苦吟中加入了闲吟, 潘诗清丽孤峭,魏诗清淡野逸,都有独到之处;比较特殊的是寇准,他是晚唐体中唯一位至宰辅的达官,也是此派的 盟主,诗作意境清寒,含思凄婉。 3、王荆公体:王安石后期的诗作以写景抒情的近体诗为主,这些诗巧于构图,善用色彩,体物细腻,兴象玲珑, 同时又重视技巧、法度,讲究才学、用典,注意造语用字,这些诗作往往是通过人工的巧妙安排而达到唐诗浑然天成 之境界的,因而一方面深得唐人风味,一方面又带有宋人习气,其审美价值取向影响了后来的江西诗派。人们通常把 这些精工巧丽,圆融华妙的小诗称为“王荆公体”(因他曾被封荆国公),亦称“半山体”(因他自号半山)。代表 作品有《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 4、江西诗派:由宋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此派诗人并非都是江西人,只是他们都师法江西黄庭坚, 故以江西称派。宋末元初的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又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 与义)”之说,此派诗人主张以杜甫为宗,诗作也或浅或深地受到黄庭坚的影响,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接 近。他们过分强调形式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律、险韵,形成一种生新瘦硬、奇峭艰涩的诗风。江西诗派是 两宋之交最为流行、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其影响甚至远及晚清宋诗派。 5、爱国词派:南宋中叶的词坛,在金辽对峙的局面下,受辛弃疾的影响,形成的一个继承苏、辛词风,词作感情 激越,词情慷慨,语言通畅,词风粗犷,叙事议论,明指直陈,抒发爱国激情的词派。代表作家是陈亮、刘过,并一 直延续到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宋末的刘辰翁等人。 6、格律词派:南宋苟安,一些词家逃避现实,学习周邦彦,专在词的艺术技巧上下功夫,刻意求工,重视声律, 讲究辞藻,形成了词史上的格律词派。从词史的角度看,格律词派产生有其主客观的原因。客观上,是格律词派不满 辛派词人的豪放叫嚣,矫枉过正。主观上,是姜夔等人没有苏辛的政治地位和胸襟气度,他们不满社会现实而又不敢 正视,于是走上了钻研声韵,探讨技巧的道路,在词的格律技巧上有着重要的贡献。格律词派的创始人和代表是姜夔, 其他还有吴文英、周密、张炎、王沂孙等人。 7、四灵诗派:四灵是指南宋后期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 秀(号灵秀),因个人的字号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故称“永嘉四灵”。他们彼此兴趣相投,诗风大体相近,又称 “四灵诗派”。四灵论诗贬斥江西而取法晚唐,尤其崇尚贾岛、姚合。内容上较为单薄,多以抒发个人胸臆、吟咏田 园、流连山水为主,很少有关注现实的作品。艺术上精雕细琢,极少用典,多用白描,诗风偏于野逸清瘦。永嘉四灵 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江西诗派末流的弊病、抵制了理学诗的泛滥,并成为江湖诗派的先驱。但因取径太狭,格局较小, 终不免破碎尖酸之病。代表作品有赵师秀的《约客》、翁卷的《乡村四月》。 8、江湖诗派: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将当时一大批诗人的诗作陆续以《江湖集》的名义刊行,其中的创作主体 也大都是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江湖诗派由此而得名。此派是一个没有组织、比较自由松散的作家群体, 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较之于四灵诗派,他们师法广泛,风格多样,格局稍为开阔,题材来源比较丰富,既 有歌功颂德的干谒酬唱、叹老嗟卑的个人抒怀,也有清新工丽的写景诗、豪宕磊落的爱国诗。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 复古、刘过、方岳。 9、元曲:在元代文学中,大放异彩的是元曲。它包括叙事体的杂剧和抒情体的散曲,因二者皆以曲辞为主合乐歌 唱,故统称为曲。元曲一向与唐诗、宋词并举,为元代文学主流,是一代文学代表,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光辉。 10、元杂剧:在元曲中,成就更为辉煌的是杂剧,它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最高峰标志。元杂剧是 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11、散曲:散曲是与剧曲相对而言的,它是金元时期北方兴起的可合乐歌唱的一种新型抒情诗体,在元代又被称为 “乐府”。散曲突破了传统的诗歌审美意识的窠臼,其表现手法大多是铺陈白描,形式自由灵活,语言通俗流利,风 格泼辣明快,显示出强大的艺术活力。在体式上,散曲大体上可以分为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带过曲。 12、话本:在元曲大力发展的同时,通俗文学的另一重要样式—白话小说在元代继续盛行。在继承唐宋以来“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