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学培养方案

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学培养方案分析一、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教育局颁布的培养方案 这个社会学培养方案中,共有51门课程(49—64学分),专业必修课15门(其中人类学、农村社会学、都市社会学选习一种

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学培养方案分析 一、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教育局颁布的培养方案 5149—6415 这个社会学培养方案中,共有门课程(学分),专业必修课门(其中人类 36 学、农村社会学、都市社会学选习一种),专业选修课门。选修课程中,包括社会学专业 1828-38 选修课程和社会行政专业选修,各门,均须修学分。 上海大学颁布的培养方案 这个社会学培养方案中,共有35门课程,其中专业必修课27门,专业选修课14门。 二、现在的北京大学: 6921(53) 在现在的培养方案中,共有门课程,其中专业必修课门共学分,专业选修 34701432 课门(共学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还增加了非专业必修课门(共学 分)。而且,本科生素质教育中,包括哲学与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哲学与心理学类、 42 历史学类类,每类至少学分。 很值得一提的就是,现在的非专业必修课包括了大学英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军事理论、文科计算机 基础、体育系列课程。以上这些课程都是一些新增的课程,是顺应历史和时代要求,新中国 成立以来,不断加强与世界的交流,逐渐把英语作为培养学生重要课程,以增强当代学生融 入世界的能力;马概和毛概作为专业课则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领导过程中,为了让 学生们了解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引他们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以助于党 的领导;计算机课程的开展充分说明了中国向现代社会迈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近代其实 是中国的屈辱史,让同学们牢记历史,不断奋进,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思修与法 律课程的开展,说明国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展,说明当代中国人 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军事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说明中国仍然很重视国防军事人才的培养,说 明政府居安思危。有关边疆问题在年的社会学课程中做了安排而且还涉及了好几个方 1944 面,而在现代的社会学课程里已经没有了这项课程。说明了在作课程的安排上应了同时代的

腾讯文库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学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