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4苏武传节选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传记蚜
14 苏武传(节选)eq \a\vs4\al(1.)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eq \a\vs4\al(2.)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
14苏武传(节选) 1.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 2.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3.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画的苏武的光辉形象。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 家、文学家。继父亲班彪之志续写《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入狱。 汉明帝召他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历二十余年基本完成《汉书》。晚年因窦 宪事牵连入狱死。一部分“志”“表”由其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 《苏武传》附见于《汉书·李广苏建传》,是班固的得意之作。本篇节选的是传记的第 一部分,记述苏武出使匈奴后历经磨难、可歌可泣的事迹,是传记的主体。通过苏武在匈奴 长期的殊死斗争,颂扬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了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本 篇选择了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最能体现其爱国品质的事迹来描写,并写得“文赡而事 详”。对典型事例,作者讲求描述的生动性,如苏武受审前欲自杀,被自己人劝止;受审时 以死自明心迹,又被救活。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把苏武百折不挠、奋力抗争的特征描 绘得异常逼真感人。作者还以张胜的贪生怕死来衬托苏武的舍生取义;以卫律的卖国求荣衬 托苏武的为国效命;以李陵的计较一己恩怨衬托苏武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对比强烈,人物 形象鲜明。 一、通假字 ①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②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③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④女为人臣子“女”通“汝”,你 ⑤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