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 教案 编版语文九上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诵读并默诗歌《月夜忆舍弟》,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核心素养:文化自信: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 2 .诵读并默诗歌《月夜忆舍弟》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 3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月夜忆舍弟》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忧国思亲的思想感情;反复诵读, 在吟咏 中,传承诗词的魅力。 语言运用: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赏析诗歌,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审美创造: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课时 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唐肃宗乾元二年,立秋后。在远离长安的边远地区,杜甫对着月亮写下了《月夜忆舍弟》。从此, 整首诗 便让每一颗思乡怀人的心灵为之震颤。 四百年后的一天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读到这首诗说:浅浅语使人愁。 八百年后的一天明代文学家钟惺读到这首诗说:含情往复不可言。 一千年后的一天清朝爱国诗人杨伦读到这首诗说:凄楚不堪多读。 那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会读出什么样的滋味呢? 【了解作者与背景知识】 (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 县(今河南 (712-770), 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 “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他忧国 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 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1400 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759-766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 范阳引兵 759 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 这一带,由于战事

腾讯文库核心素养目标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