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

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尽管许多变化已经改变了公司治理的面貌,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限制了经理人员的行动自由,公司治理效率有所改进,但在当前及未来的公司治理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

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尽管许多变化已经改变了公司治理的面貌,在某种程度上成功 地限制了经理人员的行动自由,公司治理效率有所改进,但在当前及未来的公司治理实践中,仍 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有待解决,公司治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管理阶层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仍是需要迫切解决的公司治理问题 1932年,在安道夫·贝利(AdolphBerle)和格迪纳·米恩斯(GardinerMeans)就“公司所 有者(委托人)与管理人员(代理人)相互分离”这一问题提请人们注意的时候,他们特别指出 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相互分离可能造成的结果,并为后来众所周知的代理理论奠定了基础。后来, 马克(Mork)、史雷夫(Shleifer)和威施尼(Vishny)解释说:“在经理人员持有特别少的股 权和股东因太分散而无法坚持价值最大化目标时,经理人员利用资产的目的很可能是使自身受 益,而不是使股东受益。”因此,在所有者与管理阶层构造出一种制衡机制以求得二者利益的统 一是公司治理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 二、如何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公司进行有效的治理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当今的公司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诸如组织图、报酬体制、等级制度、垂直式组织和“命令 --控制”管理技术等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正被逐步取代;我们的 环境正发生着令人迷惑的复杂、快速的激变;强大起来的顾客正变得越来越苛刻,越来越无情, 通信技术上的数字革命正推动着全球经济的迅速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司为在争夺有钱的顾 客的竞争中获胜而投入了巨额资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顾客和投资者在购买产品和进行投资上 拥有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公司的权力正在由内部向外部转移,正在由管理阶层向自由市场转移, 趋向于在其利益相关者之间重新分配,特别是向顾客、投资者、供应商和社区手中转移,而这种 权力转移的结果将成为决定公司最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结果,如何在公司、股东(所有者)、 竞争对手、供应商、经销商、顾客、员工、公众、社区等利益关系者之间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制衡 机制与监督机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样,从“广义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研究公司 治理问题和尝试有关的治理实践意义重大。 三、现有的外部治理机制未必能高效地解决有关的治理问题 毫不奇怪,改变公司的舒适状态的推动力不会来自于董事会自身,而仅仅是来自于许多外部因素。 因此,包括银行、资本市场等在内的公司控制市场所构成的外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的实践中发 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中,主银行制和收购与兼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治理要素。限于篇幅,下 面仅以收购与兼并以及机构投资者为例阐述有关问题。 当前,来自资本市场的对绩效较差的公司或过度多角化的公司的威胁明显增大。因此,公司控制 市场开始对“管理人员的判断力和无能”构成强有力的限制。但种种迹象表明,其在公司治理中 的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四、知识工作者日益成为公司治理应该关注的对象之一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随着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和员工参与决策的需要,公司员工在企业中 的地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随着知识要素在公司经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并成为决定公司经营 成败的关键因素,掌握着知识资源的知识工作者在公司中的地位则日益变得举足轻重。结果,与 史雷夫和威施尼提出的管理人员的自卫本能相对应,知识工作者也完全有可能出于自身目的而利 用自己的特殊地位采取未必有利于所有股东的行动。当他们按照与自己的技能相一致的方式、但 未必是最大程度地代表公司的利益而主张进行扩张、进行新品开发或进行决定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腾讯文库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