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节 群落的结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4、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5、通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5 、通过比较种群和群落在不同水平上的研究问题,掌握类比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3、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4、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 物的尺度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 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 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种间关系。 (二)教学难点: 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我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 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 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为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问题,可以 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联系 具体的事例,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避免直接“下定义,举例 子”的教学方法。 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 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认识一个 群落的物种组成,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 名录。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 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关于“种间关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 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对教学目标、情境、资料等环节的精心设 15 第页共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