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北极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1年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北极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别当“标签化”思维的俘虏赵强 ①当下,越来越多的群体被贴上标签。 ②
A.肤浅的阅读方式和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浮躁情绪是“标签化现象”的两大推手。 年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北极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1 B.因“标签化思维”而产生的处世态度暴露出人们自私、冷漠和消极悲观的心理。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C.“标签化声讨”说明了在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正沦为“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D.作者批判了“标签化思维”,剖析了它的成因与特征,并指出其社会影响力。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10.请简述“标签化”思维的特征。(3分) 别当“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答: 赵强 ①当下,越来越多的群体被贴上标签。 11.我们怎样才能避免沦为“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请简析。(3分) ②标签化现象早已有之,如今尤甚。究其原因,至少有二。其一,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时 答: 代,对较为复杂的人和事作标签化处理,顺应了人们求新、求快的语言消费习惯,也契合了以吸引注 意力为核心的“眼球经济”需要。其二,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社会浮躁 参考答案: 情绪抬头,加剧了人们的标签化思维。 9.D(3分) ③标签化思维日积月累地形成,又潜移默化地释放。当你路遇老人摔倒,纠结于“扶还是不扶” 10.(3分) 时;当你仅仅看到小贩慌不择路、四散奔逃,就觉得城管一定又在暴力执法时,无形中就成了标签化 (1)形成过程漫长,默默地渗透; (2)逻辑思维简单、片面、僵化;(3)危害巨大,影响面广、 思维的俘虏。 持续时间长。 ④标签化思维的要害,是盲从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陷入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思维 11.(3分) 误区。官员都是腐败的,路人都是冷漠的,老人都是讹人的……在各种标签的暗示和诱导下,人们越 (1)改变贪新求快的阅读方式,保持理性思维; (2)坚守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一心向善; 来越下意识地把某个人群与某些特征画上等号。表面上看,标签化只是造成了对某个群体的误伤,客 (3)出淤泥而不染,保持内心的本真。 观上,却扭曲了社会认知,扩散了负面情绪,累积着社会戾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2. 13 ⑤标签化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意识产生的实质性戕害,更应引起注意。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古训成为被人嘲弄的迂腐劝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则成了不少人的处世哲 中国古代文学,素有“以悲为美”,亦即表现忧患心理的悠久传统。从《诗经》里的“变 风”、“变雅”起,历经“盖自怨生”的《离骚》、“慷慨有余哀”的汉魏六朝诗歌,直到 学。长此以往,那些服膺多年的道德认知将被一点点蚕食,优良传统将被一点点侵蚀,人们的思想共 那忧思宛转的晚唐诗,所贯穿的基本感情脉络之一,便是那一股对于爱情、对于个人身世、 识将被一点点撕裂。不少人在一番标签式声讨之后,顺带着就要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些自我 国家前途、无常人生的忧患情绪。普遍而深广的忧患情绪,孕育和造就了无数的诗人。优秀 矮化、自我否定的论调和情绪也在蔓延。可见,对“标签化思维”的担忧绝非危言耸听。 和杰出的诗人,又按照“美”的规律,艺术化地表现出这种人人心中常有而口却难以尽言的 忧患情绪:这就构成了一部古代文学史的基本事实。不过,比较起来,唐宋词中所充溢的忧 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追求,“有朋自远方来, 患情绪,却似乎显得格外浓厚与深细。纳兰性德说过:“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往往欢 不亦乐乎”的友善态度,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这些精神元素,融进了中国人的道德血液,成为我们 娱工,不及忧患作。”(《饮水诗?填词》)这就揭示了“词”与“忧患(心理)”间的密切 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标签化思维构建的语境中,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会为是否施以援手而纠结; 关系。而李后主的这两句词:“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更说 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唐宋词人,正是一大群对于忧患情绪具有特殊敏感的“多愁善感”者。 当面对丑恶现象时,我们会为要不要出面制止而犹豫。但是,不管最终是否诉诸行动,这种纠结已经 他们既承受着前代文学中积淀本已十分丰厚的忧患心理的精神负担,又“吸收”了本朝社会 表明,心底深处总有一种力量把我们向善的一面拉扯。 新“释放”出来的忧患心理的精神势能,于是便形成了唐宋词特别喜欢抒写“苦闷”与“伤 ⑦这是传统文化常年滋养的结果,也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本真。在标签化现象大行其道的今天,保 感”的另一种内容特色——且不去说那些身世坎坷、性格脆弱的词人们;即连身逢“太平盛 世”的词人如晏殊、宋祁,当他们面对良辰美景、手捧金尊玉钟时,不也轻吐了“无可奈何 持自己的本真,听从心灵的指引,我们才能走出内心的煎熬,获得安宁与力量。 花落去”、“浮生常恨欢娱少”的喟叹?而那位号称“豪放”词人的苏轼,一曲“大江东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4日) 去”的高歌刚刚唱到大半,其“尾声”却又立时回旋起“人间如梦”的哀音……这都足够说 9.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明,忧患情绪简直如同一个幽灵那样,老在唐宋词坛上徘徊踯躅,又像一个巨大的阴影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