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7《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鹧鸪天》赏析3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鹧鸪天》赏析鹧鸪天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

李清照《鹧鸪天》赏析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 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 “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 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 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 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 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 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 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 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 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 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 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 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 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 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本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 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 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 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 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无须浅碧 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第一流。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

腾讯文库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