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及重复性和可比性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重复性和可比性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重复性和可比性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可比性已经成为与企业试验人员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试验人员对标准理解不深,和所采用的试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重复性和可比性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重复性和可比性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可比性已经成为与企业试验人员讨论最多的话题之 一,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试验人员对标准理解不深,和所采用的试验配置不规范所致。 本文试图从这几个问题入手,作一些探讨,帮助企业试验人员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一、 脉冲群干扰试验的本意是共模试验 企业试验人员所犯错误之一是对脉冲群干扰的性质理解有误。以致他们认为在电源线上 的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简单得如同做普通电路试验那样只需将脉冲群发生器面板上的两根 注有干扰的电源输出线直接加到受试设备的电源输入端,而无需有任何其他试验配置。 关于脉冲群干扰的性质在标准(国家标准GB/T17626.4-1998和国际标准IEC61000-4-4: 1995)中指出(见GB/T17626.4标准文本的第4页的6.2届:交/直流电源端口的耦合/ 去耦网络),这个网络(指电源端口的耦合/去耦网络)提供了在不对称条件下把试验电 压施加到受试设备的电源端口的能力。这里所谓不对称干扰是指线(电源线)与大地之 间的干扰。作为佐证,在标准提供的示意图(本文的图1)中可以看到从试验发生器来 的__电缆芯线通过可供选择的耦合电容加到相应的电源线(L1、L2、L3、N及PE)上,_ _电缆的屏蔽层则和耦合/去耦网络的机壳相连,机壳则接到参考接地端子上。这就表明 脉冲群干扰实际上是加在电源线与参考地之间,因此加在电源线上的干扰是共模干扰。 图1 关于电容耦合夹的应用,在GB/T17626.4的第6.3节中指出,耦合夹能在受试设备各端 口的端子、电缆屏蔽层或受试设备的任何其他部分无任何电连接的情况下把快速瞬变脉 冲群耦合到受试线路上。 电容耦合夹的结构见图2所示。受试线路的电缆放在耦合夹的上下两块耦合板之间,耦 合夹本身应尽可能地合拢,以提供电缆和耦合夹之间的最大耦合电容。 图2 耦合夹的两端各有一个高压同轴接头,用其最靠近受试设备的这一端与发生器通过同轴 电缆连接。从图2可以看出,高压同轴接头的芯线与下层耦合板相连,同轴接头的外壳 与耦合夹的底板相通,而耦合夹放在参考接地板上。这一结构表明,高压脉冲将通过耦 合板与受试电缆之间的分布电容进入受试电缆,而受试电缆所接收到的脉冲仍然是相对 参考接地板来说的。因此,通过耦合夹对受试电缆所施加的干扰仍然是共模性质的。 明确脉冲群干扰的性质很重要:首先,这与试验方法有关。既然是共模干扰,就一定要 与参考接地板关联在一起,离开了参考接地板,共模干扰将加不到受试设备去。其次, 既然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是抗共模干扰试验,这就决定了试验人员在处理干扰(提高受试 设备的抗扰度性能)时,必须采用针对共模干扰的有效措施。 二、 采用规范的试验配置是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关键 企业试验人员所犯错误之二是所用的试验配置不规范。其中____是没有理解脉冲群抗扰 度试验是共模试验,因此在试验中根本没有考虑采用参考接地板;另____虽然采用参考 接地板,但由于没有仔细阅读相应标准,因此使用得很不规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下面是在实验室进行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时所必须的配置: 1、 参考接地板用厚度为0.25mm以上的铜板或铝板(需提醒的是,普通铝板容易氧化, 易造成试验仪器、受试设备的接地电缆与参考接地板之间搭接不良,宜慎用);若用其 他金属板材,要求厚度大于0.65mm。 参考接地板的尺寸取决于试验仪器和受试设备,以及试验仪器与受试设备之间所规定的 接线距离(1m)。参考接地板的各边至少应比上述组合超出0.1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