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嵇康《养生论》
读嵇康《养生论》嵇康,字叔叶,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玄学家,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并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嵇喜在《嵇康传》中说:“康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以为‘神仙禀
读嵇康《养生论》 嵇康,字叔叶,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玄学家,他崇尚老庄,讲求养 “ 生服食之道,并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嵇喜在《嵇康传》中说:康性好服 ‘ 食,常采御上药,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若安期、 ’” 彭祖之伦,可以善求而得也著养生篇。这句话体现了《养生论》的主旨。 “”“ 文章第一段先是列出了世间流行的两种养生观点: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或云上 ” 寿百二十,即有人认为神仙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有人却说高寿只能到一百二十岁。接着又 说这两种说法都有失于实情,并引出下文对自己观点的阐述。 “ 嵇康是肯定神仙的存在的,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 ” 必有矣,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看见神仙,然而书籍有记载,从前的历史也有传录,把它们放 “ 一起比较可以得出结论:神仙是存在的。在他看来,神仙是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 ”“” 所能致也,是不能通过学习获得的,但只要调养得当,延长寿命却是可以的,即养生 “” 能达到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的效果。所以养生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 然而养生并不是指单纯地延长寿命,还包括对德行的培养。所以养生包括养形和养神两 “” 个方面,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形体依靠精神撑持,精神需要形体予以寄托,形神是 “ 相互依赖、彼此影响的。但养生重在养神,正如文章所言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 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精神对于形体,就像君主对于国家, “ 内里精神不安,外表就很颓废,就好像昏君在上,国家就乱了。所以要修性以保神,安心 ” 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修养性情来来保养精神、 “ 安定心灵来保全身体;不让爱和恨停留在感情之中,不让忧和喜占据着思想,又呼吸吐纳, ”“” 服食养生,从而达到形神相亲,表里俱济的境界。 文章第四段列举了多个例子,从正面论证服食外物对于养生的作用。先是以种田作类比, “ 夫种田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余斛。种田一也, ” 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种田的亩数相同,耕作方法不同,收成就相差很大。至于 “” 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是愚蠢的人和聪明的人都知道的。嵇康认 “” 为: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就是说凡是所吃的东西,都会影响身体,没 “”“ 有不造成相应效果的。他援引《神农本草经》上药养命,中药养性的说法,并说明性 ” 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文章第五段又列举了世人不善养生的种种表现: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 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 乐殃其平粹。世人只看到五谷可以养生,沉溺于音乐和女色,眼睛被各种颜色所迷,耳朵里 听到的是淫声。各种滋味煎熬着他的腑脏,各种美酒烧煮着他的胃肠,各种芳香腐蚀者他的 骨髓,喜怒无常阻挡了他的正气,千思百虑消磨了他的精神,哀乐打破了内心的平静宁和。 “ 结果就是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以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 ” 闷若无端,意思就是对身体缺少调理,无视微小的变化,微小的变化积累多了造成衰弱, 因衰弱生出白发,白发多了就变成衰老,衰老下去就死亡了。这是不善养生的人走向死亡的 “ 过程,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养生要防微杜渐。嵇康也说:害成于微,而救 ” 之于著,故有无功之治。大害开始于微小,微小的时候不注意而到显著时才救治,所以才 会有徒劳无功的救治。 “ 第六段说明了大多数人养生失败的根本原因:一类人是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己见, ”“ 谓之不然,他们听过养生的事情,偏偏用自己所见的加以断定说不是那么回事;其次狐 ”“ 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这类人根本不知道养生的做法;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 ” 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这类人自己服养生之药,周年半载辛苦却没有效果,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