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材突破了以知识块为主线,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来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的教学单元,将“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这不仅是名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材突破了以知识块为主线,而以基本的数学思 “ 想方法为主线来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的教学单元,将应 ”“” 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这不仅是名称上的改变,在内容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 新教材中很少会相对集中地编排纯粹有关应用题的内容,而是把解决问题教学 穿插在其他内容的教学中,较多见的是安排在计算、估算的学习内容之中,强 调联系学生的生活,从运算意义出发进行思考和教学。这样做,改变了脱离实 际、机械模仿的内容,扩展了解决问题的实践特点,使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学习,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 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然而在实际教学,我们也遇到了许许多多 “” 的困惑:把解决问题穿插在各个单元,感觉知识比较松散,练习的题量也不够 “”“” 多;怎样沟通生活原型与数学问题的联系;如何评价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 …… 能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以及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笔者对 解决问题教学也有了一些思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对解决 问题教学的建议。 一、以教材为载体,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 富的课程资源。由于教材的编写有它的基础性、普遍适用性,而低段学生由于 年龄较小,认知结构不完善,再加上地区、环境的差异,对同样的教学素材可 能缺乏相应的感知或认识较少。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不违背教学目标的前 提下,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对教学时间做出适当的变通、调整,并合 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使其符合本学段儿童的实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亲 切感和熟悉感,让学生参与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 “”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显得有些疲倦。这 时候,让他们玩一个猜图形游戏,会使大家精神大振。课前,师生制作一些大 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平面图形纸卡,装在袋子里。游戏时,学生伸手去摸,摸着 一个就说它是什么图形,说正确得一分,说错的不得分。两个小组为一队,开 展比赛,每人摸一次,最后看谁的得分多,谁就为胜者。利用自制的图形纸卡 开展游戏比赛,适应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振奋 了学生的精神,学习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二、关注教学过程,在体验和感悟中构建数学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