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思路。2.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3.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2 .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3 .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 的语言特点。 4 .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 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不少文章,学过他的小说,看他用无数生动的 形象表达他在时代里的“呐喊”与“彷徨”;学过他的散文,与他一同在 失落中“朝花夕拾”,安静地回忆过往。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一 篇杂文,看他是如何作为民族斗士,将手中的笔,变成抨击敌人的枪。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驳论,理清思路 1 .初读课文,找出对方的错误观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观点 的。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开篇以似乎确凿的 事实为据,用一句话指出了三个阶段中“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 态度:盲目骄傲,夜郎自大;盲目崇拜,借助外援;今不如昔,祈求鬼神。 即由自夸到崇洋,到自欺欺人、虚无渺茫的态度变化。因此有人“慨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是论敌的论点。 2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 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因为作者认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 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以对方的论据推出不同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