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摘要】 创设教学情境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创设教学情境从生活中来,但最终应回归数学课堂。教师要思考数学课堂教学要素对它的影响:(1)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引导学生的兴趣;
从生活中来,回数学中去 【摘要】 创设教学情境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创设教学情境从生活中来,但最终应回归 数学课堂。教师要思考数学课堂教学要素对它的影响:(1)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引导学生的兴趣;(2) 要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要关注“数学中的数学”;(3)要符合数学的严谨性要求;(4)要注重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情境, 影响 创设教学情景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广大教师纷纷把目光 投向多彩的生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设计出了许多精彩案例,有效地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渠道。 但是,我们也很遗憾地在数学课堂中看到一些为了迁就学生的兴趣而牺牲了数学或是只有热热闹闹的形式 而没有深层次体验和思考的教学情境,从而使情境的创设流入表面化和庸俗化,失去了创设教学情境的价 值。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数学课堂从只关心数学学科特点到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的必然结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们对这种教学方法如此青睐,一般 是基于以下认识: 首先,儿童的数学认知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儿童认识数学的起点往往并不是由符号所组成逻辑公 理,而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经验。所以,儿童眼中的数学并不象科学家眼中的数学,是那些逻 辑公理和已证的命题。他们的数学活动通常是从观察日常现象开始,用特征归纳来进行的。因此,儿童对 数学的认知学习,就需要在他们的生活常识、经验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构建一个桥梁,让他们从生活常识 和经验出发,不断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和反思达到“普通常识”的数学化[1]。于是,创设与学生生活 实际联系相对紧密的教学情境就自然地担负起这一重任。 其次,使数学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出现,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传统数学教学更强调数学的学科 特点,也就是不少专家指出的“科学的数学”,它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世界之中,它本身 是一个有组织的,严密的和封闭的演绎体系。这与儿童主要通过探索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并通过 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是一对矛盾,于是传统数学教学观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常常给学 生以“逻辑严密,语言规范”,但“枯燥,沉闷”的感觉。同时,教师为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严密,数 学语言更准确,解题方法更熟练,不惜布置大量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 担。而教学情景(特别是生活情景)的创设运用沟通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 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就有数学,数学并不神秘,这既是数学教学的 一大进步,也是情境创设大量出现的重要原因。 但是,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毕竟是有差距的。我们尊重学生的数学认知起点和让数学走近学生都是为 了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归根到底,它们并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