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秉_释上博楚简《平王问郑寿》的“讯´字
郭永秉_释上博楚简《平王问郑寿》的“讯´字郭永秉_释上博楚简《平王问郑寿》的“讯'字 P489 《上博(六)?平王问郑寿》1、2号简说:竞(景)平王就郑寿,耨之于尿庙,曰:“祸败因童(重)于楚邦,惧鬼
郭永秉_释上博楚简《平王问郑寿》的“讯´字 郭永秉_释上博楚简《平王问郑寿》的“讯'字 P489 《上博(六)?平王问郑寿》1、2号简说:竞(景)平王就郑寿,耨之于尿庙,曰: “祸败因童(重)于楚邦,惧鬼神以为怒,使先王无所归,吾何改而可?”郑寿辞, 不敢答。王固抓之,答„„?简文鞭、11二字,整理者释为“繇(繇)”,并据《说 文》释为“随从”。各家对整理者释“繇(繇)”的意见似无异议,分歧主要在于对 此字的读法上。据我所知,此字有读为“谋猷”之“猷”?、“繇(占卜之意)”和 “要”?、“繇(随从之意)”?、“由”?等多种解释。但这些解释似都不能把简文 顺利地讲通。有学者怀疑此字意思似与“问”相当?,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整理者 在此篇“说明”中解释了为之命名的理由:“本篇原无篇题,主要内容是楚平王因 国之祸败事问于郑寿,因名之为《平王问郑寿》”?,说明整理者也注意到此篇前 半是叙述平王问郑寿之事。《上博(六)?庄王既成》篇1,3号简说:“庄王既成亡铎 (射),以问沈尹子茎日:„„沈尹固辞,王固问之,沈尹子茎答日„„,,?《庄王既 成》和《平王与郑寿》同为楚国故事,叙事结构也全同,由此可以推知把《平王问 郑寿》“繇”字意义解释为“问”,非常合理。按照常理,这个表示“问”的词, 应是一个常用词,为什么从“繇”字出发却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词呢?我怀疑此字 并非“繇”字。从图版看,这两个字与楚文字从“肉”作的“繇”字不同,实从 “人”旁。整理者没有对这两个字的字形作解释,但其说能够得到各家赞同,主要 是因为在随县曾侯乙墓竹简中出现过擘和僚字(后者和简文搠字无疑是一个字),裘 锡圭、李家浩二位先生所撰《曾侯乙墓竹简释文与考释》注82怀疑后者就是 “繇”字的变体,前者从“韦”“繇”省声,在简文中读为“鼬”?。学者多从 之。但把曾简字形分析为“繇”和从“繇”省声,其实只是推测。从字形上讲,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