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如何改革现行考试管理制度,使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考试制度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方面 1.考试目的功利化。人们只是注重和放大了考试的选拔功能,而考试
创新人才培养 如何改革现行考试管理制度,使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管理者的重要课 题。 一、当前考试制度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方面 1 .考试目的功利化。人们只是注重和放大了考试的选拔功能,而考试的检 测、反馈、引导等功能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评奖、评优、 保研、出国等目的最重要指标,采取分数至上的原则。因此,学生学习的主要目 的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形成了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心理,不注重综合能力的提 高。 2 .考试内容灵活性不够。现行的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离不开书本,离 不开教师平时所讲的内容,离不开平时训练的题型,具有需要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较少,考试内容灵活性不够,比较死板。在这种考试模式下, 学生为应付考试渐渐地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或平时不认真做作业,不认真听课, 考前搞突击复习,甚至干脆不复习,考试照书抄或抄袭同学答卷。 3 .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开卷、口试、论文、实 验操作等考试形式采用较少。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注重标准化,不能够全面真实 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难以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考核 , 学生除记忆和简单推理之外的基本技能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4 .缺乏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反馈。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就进入了假期,教师 把试卷评阅出来登录了成绩就算了事,教师即使做了试卷分析,也只是按照学校 的硬性要求做一些简单分析。对学生而言,只是知道了自己的考试成绩,但哪些 题目做错了,如何改进等情况不得而知。这样,考试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反 馈促进功能就发挥不出来,考试促进教学质量改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就 体现不出来。 二、考试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路 1 .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考试理念。要确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考 试导向功能,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要减少考试 成绩在评奖、评优、保研等事项中所占的比重,要按照创新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 知识结构和宽厚的知识基础的要求进行考试,考试内容不仅要能够检查学生对所 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而且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2 .考试内容要能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应以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测评为 出发点,改革考试内容。考试内容除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 还应包括在三基基础上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因 此,应根据课程的特点、要求,适当提高应用型试题、分析题、综合题的份量, 丰富考试题型,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3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课程考核应采用笔试、口试、论文、机试和 实际操作等。在满足考核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实际对考核方式进行 改革,避免不结合课程实际而照抄照搬某些标准化测试等考核方式。灵活多样的 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减轻学生的考 试压力,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成绩构成多样化。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现在很多老师只是注重终结性的考核,只在期末考一次试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的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