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风筝》有感800字读后感
读鲁迅《风筝》有感800字读后感 读鲁迅《风筝》有感-800字读后感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儿时残酷地将小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以下是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阅读。
读鲁迅《风筝》有感800字读后感 读鲁迅《风筝》有感-800字读后感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儿时残酷地 将小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以下是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阅读。 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写于一九二五年,时年鲁迅先生44 岁。生活的经历和思想的深广,使鲁迅先生对过往的事情有了深沉 的思索和深刻的反省。想起儿时因不许放风筝而扼杀了弟弟的玩的 天性而倍感悲哀。善于解剖自己的鲁迅先生,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 思,抨击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引发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那就 是,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孩子在自由的天地中自 由地生活和生长。 文章从在北京看风筝写起,由眼前景回忆起儿时江南放风筝的 境况。而写北京的风筝只是一笔带过,却用浓笔写出了故土放风筝 的细细的情景。从时间和季节入手,写出了风筝的姿态颜色、形 状。虽然“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周围的春的风光清楚是一片 “温和”。文章的一二两段构成了一个层次,引起了下文对不许小 兄弟放风筝一事的详细描写。 由于我的“不爱”甚至“嫌恶”,便也将这一心情转移到弟弟 的身上,因而也就顺理成章地反对弟弟去做。我是兄长,当然有着 兄长的威严,弟弟也就只好“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看着 小兄弟因风筝的落升而惊喜的情形,我却只有感到“可鄙”。 这一段是后面事情开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整篇文章的关键。鲁 迅先生一方面写出了小兄弟的“弱小”,一方面又写出了“我”的 “强大”,兄长的“威风”和小兄弟的“无奈”的强烈的反差,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