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论文发表写作中从编辑角度的统计学应用问题
论医学论文发表写作中从编辑角度的统计学应用问题 医学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或撰写论文,都要运用有关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医学研究可信性的基本条件是:课题设计、方法学和数据处理
论医学论文发表写作中从编辑角度的统计学应用问题 医学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或撰写论文,都要运用有关统计学的 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医学研究可信性的基本条件是:课题设计、方法学和数 据处理的科学性,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均与统计学有关。统计表和统计指标可用于 描述医学研究资料的一般情况,表达实验结果、观察结果,或分析结果,在医学论 文中非常常见。 医学论文发表 统计学处理的意义在于: (1)完善或检验论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如实反映数量资料的特征,通过分析资料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3)排除偶然性对研究真实性的影响,透过偶然性资料来洞察事物发 展的内在规律。 统计分析必须有可靠的前提,即在周密设计的基础上收集准确而完 整的原始资料,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实验组间具有可比性并设置对照组。不具 备可靠的前提,即使进行了统计分析,也不能弥补或纠正科研设计的不足,其研究 结论也缺乏可信度。在医学科研和论文撰写中,正确掌握和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 法,是现代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必备素质[1]。但是,我国目前的医学期刊刊发的论 文中存在统计学应用不当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医学论文写作中常见的统计学问 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1原始资料不完整原始材料是否完整,关系到论文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因种种原因造成实验对象退出而导致既定样本量不足。若试 验组与对照组中研究对象退出的例数不均衡,就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偏畸。不稳定 的计量资料应在预试验中解决,以确定在试验中是否应用。例如某篇有关药物代 谢的论文,在荷瘤给药后36天取脏器做相关检查;但36天后,试验组动物存活数 不足50%,直接影响了资料的完整性。因此,为减少受试对象因素对资料完整性 的影响,应合理设计,减少偏差。在临床研究论文中常常忽略失访原因,当随访率 低于70%时,应怀疑原始材料的可靠性。 2统计对象的选择不当选定统计对象的标准要具有一致性和可信 性,如疾病的诊断要根据权威标准,确诊要依赖病理检查或手术观察。不受主观 意愿影响的特殊检查与实验室检查也有较大参考价值。选择受试对象的标准要 严格、可信,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例如某篇报道某种治疗方法对胃癌 论文发表 病人疗效的,作者诊断“胃癌”的主要依据为对部分病人进行胃镜检 查,且无一例做胃镜下取组织活检,而确诊“胃癌”必须依靠病理学观察。因此, 该论文临床治疗对象(即受试对象)难以全部确诊为“胃癌” 病人,作者据此评 价所谓“疗效”,无法令人信服,甚至可能产生误导作用。在医学论文中应明确 写出统计对象的种属、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以及并发症、院外治疗等,对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