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高考语文知识试题的变迁及其社会学意涵

建国以来高考语文知识试题变迁及其社会学意涵  高考作为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是社会公众关注度极高一个话题。就现象而言,高考不过是普通高等学校选拔新生一种手段,然而,它社会本质却远远超出教育本身,是对结

建国以来高考语文知识试题变迁及其社会学意涵 高考作为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是社会公众关注度极高一个话题。 就现象而言,高考不过是普通高等学校选拔新生一种手段,然而,它社会 本质却远远超出教育本身,是对结束了基础教育以后青年人所进行大规 模、基础性社会分层。高考从来都不单纯是教育内部事情,而首先是社会 问题。正因为高考社会本质不是单纯大学招生考试,所以建国以来,在历 次政治运动中,高考都成为教育领域突破口。因此,考试具有很强政治功 能[1]。考察建国以来我国高考语文知识试题变迁,必须结合建国后高考 变迁,这种变迁主要体现在高考制度(主要是国家颁布有关高考政策规定 文件)变迁上。一定考试制度总是体现着一定时期统治者对人才规格与需 求规定,影响着人们(主要是主考者)对考试内容选择,从而达到对应试 者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影响,最终达到社会控制目。而考试内容,是根据 社会需要对受试者设计评估操作体系。 一、新中国成立后高考变迁与高考语文内容特点[2] 1.高考初创与剖析时期  (1949  -1965 年)。1949-1951年是统一招生制度过渡阶段,由1949年大学单独招生到 1951年公、私立大学参加了联合招生,实行了各大行政区域范围内统一招 生政策。1952-1965年是统一招生制度建立与发展阶段,无论招生形式、 考试形式、考试科目等都逐步纳入了国家统一轨道。1952年6月,教育部 发出《关于全国高等教育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规定》,这是我国 建立规范化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先声。这一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高等学校 招生考试制度(简称普通高考)。由于这一时期高考处于统一招生制度初

腾讯文库建国以来高考语文知识试题的变迁及其社会学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