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范文8
论语读后感范文精选 导语: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以下是为大家的论语,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
论语读后感范文精选 导语: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 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以下是为大家的论语,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 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 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 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 的高足问他时,他的答复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 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 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 答案是肯 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 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 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 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 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 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表达 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 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 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