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霞

徐朝霞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立足本职工作,教授好知识,这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从教材入手,这是最基本的。但是,我们不能对教材照搬照抄,要本着科学的精神和对学

徐朝霞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立足本职工作,教授好 知识,这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从教材入手,这是最基本 的。但是,我们不能对教材照搬照抄,要本着科学的精神和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 来审视教材。 《草船借箭》是一篇经典的文章,文章悬念迭生,扣人心弦,直到结尾才令人 如释重负,继而禁不住拍案叫绝。在教材的单元训练中,要求分清事情的前因后 果,理解课文内容,进而领会中心思想。通常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周瑜设计陷害 诸葛亮是借箭的原因,前因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借箭成功,后果是周 瑜的阴谋未能得逞,不得不认输。从全文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 智,在那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他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而借来十万支箭,可见他在天 时、地利、人和方面的成就非常人所能及,怪不得千百年来诸葛亮在人们的心目中 一直是智慧的化身。 在教学时,我也按照教材,逐步分析,力求把课文讲细讲透,让学生充分了解 诸葛亮的才能,学习他。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可以说,这 让我们对全文的理解和对诸葛亮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知道,诸葛亮之所以 要借箭,是因为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那么,对周瑜来说,唯一的 目的就是要让诸葛亮完不成任务,三天交不出十万支箭。所以,他必然十分关注诸 葛亮的一举一动。众所周知,诸葛亮虽然堪称三国时期的第一聪明人,但周瑜的才 能也是数一数 二的。“既生瑜,何生亮”,可以说周瑜和诸葛亮的才能是在伯仲之间,不相 上下。那么,诸葛亮虽然料定鲁肃会帮忙,鲁肃也确实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准备了二 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并且没有告之周瑜。在这里,我就有疑问了:诸葛亮把二

腾讯文库徐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