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校学生礼仪意识缺失现状及对策
高校学生礼仪意识缺失现状及对策【摘要】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不仅赋予了中华儿女儒雅的举止,还造就了国人宽宏的气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享乐主义、对金钱的极度崇拜的趋利主义盛行,而且逐
高校学生礼仪意识缺失现状及对策 【摘要】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不仅赋予了中华儿女儒雅的举 止,还造就了国人宽宏的气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享乐主义、对金钱的 极度崇拜的趋利主义盛行,而且逐渐控制和引导年轻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 取向。在许多高校,各种不文明的失礼失仪现象也随处可见。本文从社会道德意 识丧失、学校与家庭教育偏失、个人主义与个性意识过度膨胀三个方面分析成因, 并由此提出解决高校学生礼仪意识缺失的措施。 【关键词】礼仪意识;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就是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学习礼仪。 “知书达礼”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文明礼貌程度高低通常被 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2001年10月我国出台的《公民道 德建设指导纲要》中再次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 公民。”这预示着我国礼仪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重在落实、重在建设的新阶段。 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却出现了与社会期待不符的行为表现,如在公共场所不 识礼、不守礼、不行礼、不尚礼等等失礼失仪现象,与大学生高素质身份极不相 称。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社会现象,不能不说与当代大学生礼仪意识缺失密不可分。 一、大学生礼仪意识缺失现状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不仅赋予了中华儿女儒雅的举止, 还造就了国人宽宏的气度。但在许多高校内,学生遇见教师视若未见、擦肩而过; 到老师办公室既不称呼,也不用礼貌用语;教室里到处随手乱丢垃圾、大声喧哗; 上课迟到、早退、睡觉、聊天,甚至旷课、顶撞教师、考试舞弊、不尊重同学。 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不说一点儿脏话痞话仿佛是跟不上潮流被OUT了一般,哪怕 平时一些看上去比较稳重懂事的学生也偶尔能听到他们冒出一句半句不堪的粗 话,一些女生亦是如此,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另外,对父母冷言相对,缺乏感恩 之心,甚至欺骗父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此社会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二、大学生礼仪意识缺失成因分析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