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元坑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元坑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旧 城 市范晓波(1)我热衷于寻找旧城市的蛛丝马迹。(2)比如它的触手旧马路。
要的行道树品种,法国梧桐成为远去了的旧城市的植物标签。 福建省南平市元坑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8)前几年在深秋路过南京,傍晚时走在一条不知名的街道,发现两侧全是高大浓密的法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国梧桐,暮色里呈无限绵延之势,这给我强烈的错觉,似乎我到达的是一座80年代的都市。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不舍得离开,在那条街上走来走去,时间在飞旋的梧桐叶间向后流转。 旧城 市 (9)旧城市的建筑标签有水塔、烟囱和三四层的单位宿舍等。 范晓波 (10)像碉堡一样蹲踞在城市四周的水塔,陈旧、沉默,塔身大多油漆成军绿色并用土黄 (1)我热衷于寻找旧城市的蛛丝马迹。 色绘出波状水纹。我少年时不了解这种碉堡状设施的真实用途,那时只知道水是从水龙头里 流出来的,水龙头里的水是从河里抽上来的,而这种建筑确实太像电影里的高脚碉堡。等我 (2)比如它的触手旧马路。旧马路,单是这个词组的书面效果就是我喜欢的,更何况它的 知道水龙头里的水需要压力才能放出来,水压就来自这种比当年一般房子都高许多的水塔 对应物——七八十年代的沙子路和更晚些的柏油路。沙子马路除了音响效果不错的沙石、硝 时,碉形水塔已经逐渐被其他更先进的储水设施取代,现在,只有很落后的偏远小城才零星 烟般的尘土,还有解放牌汽车的缓慢,只是没有马和马车。柏油马路则对应着18岁之后的日 地保留着这种模样古怪的建筑。 子。现在从外地回县城,还能不时在城郊的水泥公路一侧看见柏油路的残破身躯,黑亮起 伏,宛如失去磁性的旧唱片,只有安静的鹧鸪和八哥鸟徐步其上。 (11)烟囱也是如此,高耸入云的巨型烟囱也是当年城市的重要标签性建筑。那时的新闻 纪录片《祖国新貌》、香烟盒子,甚至语文课本上常出现冒着白烟的大烟囱,并不加掩饰地 (3)在别处城郊,也能偶尔遇上这样的沙子路和柏油路,目光一瞥间,心情也会随着路面 透露出对烟囱和它呼出气体的敬仰之情。那时,烟囱不仅是城市的标签,也是工业和经济现 的弧度而起伏。这样的路或许只剩删节号似的几小段,却仍然可以通往更多和旧城市有关的 代化的标签。 意象。 (12)我们现在都知道巨型烟囱呼出的云朵是二氧化碳、苯、二氧化硫等各种工业废气, (4)法国梧桐在南昌消失十多年后,我才查到这个树种和名字的由来。它是上世纪初由上 这样的烟囱因此也被严格限制并迁出城市。不过正因为如此,我对那个崇敬烟囱的年代抱有 海的法国租界最先引进种植的,故得名。在此后近一个世纪内,法国梧桐向上海之外的其他 好感,烟囱对大气的危害被忽略至少说明,那是个空气质量很好的年代,好到了可以不计较 城市蔓延,成为中国大多数城市的行道树。 几管大烟枪的奋力污染。 (5)我早年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法国梧桐簇拥的街道和街面上随地滚动的深褐色落 (13)相比而言,那种一二层或三四层高的旧宿舍在新城市里的残存的几率还是比较高 叶。我们县城一到秋天就是这样,把环卫工人累得没有停歇,电影上的大城市也是如此。那 的,在大多数中小城市,可以通过对这种旧宿舍的打探来回望旧城市的许多生动细节。 时城市题材的电影十部里九部有这样的镜头:男女主角表情深沉地并肩踱步在法国梧桐交叠 的身影下,枯叶一片一片地落在飘曳的米色风衣和红色围巾上。 (14)水泥墙面,或者裸露着红色砖块。阳台只够摆几盆仙人掌,不用防盗栅栏。木窗 框,漆成墨绿或猪血红。空间是低矮的,地面是水泥的。少数还附带着不规则的小院子,种 (6)法国梧桐沉积的叶片下,掩埋着上个时代的时尚与浪漫。 着蓬勃的蔬菜和生机盎然的向日葵。有年夏天去乐平讲课,在化纤厂的宿舍区就看见大片这 样的宿舍。好像是中午,大人在屋子里打鼾,小孩在屋檐下玩泥巴,向日葵披挂着阳光扭着 (7)大约从90年代初期开始,行道树随着城市的急遽升级而品种翻新,以求更美观更环 头仰望发光源。 保。北方我不太了解,在我们江南,四季常绿、清香弥散的香樟树取代法国梧桐成为城市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