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幸福同行——读《幸福教育论》有感

与幸福同行——读《幸福教育论》有感读完刘次林博士的《幸福教育论》以后,很有启发,也对自己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心底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也许真正使我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应该是这本书的功劳最大。本书首先

—— 与幸福同行读《幸福教育论》有感 读完刘次林博士的《幸福教育论》以后,很有启发,也对自己十几 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心底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也许真正使我改 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应该是这本书的功劳最大。 本书首先用全面的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 认为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 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然后提出幸福和教育具有天然的内在联 """" 系,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得以健 康统一的价值标准;接着,用丰富的实践材料提示并批判了当代教 育忘记、违背、伤害学生幸福生活的现象,并用幸福教育理念对一 些教育改革实验做出理性的反思;最后,用新的幸福教育观从知情 统一的智育、身心同样统一的体育、自我扩张的德育、幸福能力、 教师的幸福等方面深入地探讨了幸福教育的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 观点。 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幸福教育的建构》。书中写道,人 的目的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应该定位在人的情感上。幸 福教育就是要将教育的目的回归到人自身的情感上,使教育造福于 人。所谓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 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书中也告诉了我们,对这个概念的 两种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于教、有待于 “”“” 学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把 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 “”“” 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虽然两 种理解都合理,但把幸福当作教育内容是一种较为肤浅的理解,它 “”“ 有可能容许以不幸的方式进行幸福的教学工作,很容易使幸福 ”“” 的内容蜕变成学生的沉重负担,这种不幸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 是还大量存在的。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根本性情感性质,使幸福 与教育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则是更为深刻、可靠的理解。而二者的 “” 结合,才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幸福教育。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 “”“” 幸福教育的概念,才能真正走进幸福教育。否则将会永远在 “” 幸福教育的门槛边徘徊。 “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想到了很多,幸福既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要 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目的与过程总是内在统一的。我们无法设想 ” 不幸的过程会突然推演出幸福的目的,可是,在教育中,真正能 让幸福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老师,到底有多少呢?这就是真 正值得我们老师反思的地方。当我回顾自己的教育,也总会感到汗 颜。 总结了一下,读了这本书就我最大的收获和认识概括为下面几点:

腾讯文库与幸福同行——读《幸福教育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