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苗族芦笙文化初探(一)
屏边苗族芦笙文化初探 (一)内容摘要:屏边苗族芦笙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屏边苗族生活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它独特的社会作用。关键词:屏边苗族芦笙文化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 是远古时代 “三
屏边苗族芦笙文化初探 一 () 内容摘要:屏边苗族芦笙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屏边苗族生活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 并发挥着它独特的社会作用。 关键词:屏边苗族芦笙文化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 是远古时代 “三苗 ”的 后人, 在我国五十 六个民族中位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的七个省市。其 中云 南的苗族人口数位居第三位,仅次于贵州和湖南,而云南的苗族主要 分布在文 山州、红河州和昭通市,屏边县就是位于红河州内的一个苗 族自治县。 屏边苗族使 用川滇黔方言, 属于白苗、 青苗、花苗和绿苗。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代表,是苗族 文化的象征,芦笙文化在苗族文化中 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苗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只要有苗族的地 方,就有芦笙,就有芦笙文化,这一点在屏边苗族表现得尤 为突出。 一、屏边苗族芦笙文化源远流长 通过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人民的口头传承 的文化来看,芦笙文化有着 悠久的历史。 关于屏边苗族芦笙的由来有一个传说:远古时候,两位老人仅有一个 孩子,他对老 人十分孝顺,父母为其取名孝子。一日老母病故,乡亲 们要分享老母的肉,孝子不 肯,哭声惊动了天上的王母。于是,王母 送给孝子柱子一根,吩咐他制成芦笙,再 宰一头牛,将牛皮制成鼓, 一边吹芦笙,一边请人击鼓,乡亲们分享牛肉后,将其 母抬到山上安 葬。从此,苗家人学会了做芦笙。 历史文献中也有关于苗族芦笙的记载。《宋史 西南夷》中记载: 诸夷 进贡方物…一 人吹瓢笙……可见,宋元时期芦笙乐器已经是 蛮夷”向 朝廷进贡的贡品。《南诏野史》 载:男吹芦笙,女弹口琴,唱和相说, 即为夫妇。”清田雯蒙斋《黔书》载: 每岁 孟春,苗之男女相率跳月, 男吹笙于前以为导,女振铃以应之,连袂把臂,宛转盘

